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 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新快报 专业资源 “加码”,广州工贸打造体育类社团俱乐部

收藏 分享 发布时间: 2021-1-15 12:25| 发布者: 办公室| 查看数: 127545| 评论数: 0

专业资源 “加码”,广州工贸打造体育类社团俱乐部

时间:2021-01-14 22:50:22    来源:新快报    编辑:林洁莹

2020 年是体教融合政策出台力度较大的一年。去年 10 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立足时代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体教融合。去年 9 月广东省政府印发实施的《广东省体育强省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提到,深化体教融合,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体教融合,体育在育人方面的综合功能和价值将得到更大的释放。近日,记者从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简称"广州工贸")了解到,该校创新启动体育类社团俱乐部运营模式,与专业体育俱乐部合作,引进国家一级运动员、国家健将等资质的专业教练团队,在部分体育类社团中探索开展专项、科学的体育教学和训练,进而打造精英校队,并通过与专业队伍进行交流、比赛实现进一步提升。

跆拳道社团进行日常训练。

专业场地专业教练加持  

"软硬兼施"学生享受专业化训练

据了解,2020 年下半年起,广州工贸与专业体育俱乐部合作,由专业体育俱乐部安排国家一级运动员、国家健将等资质的专业教练团队,为学校的武术、跆拳道、篮球、乒乓球、毽球、瑜伽、健身、羽毛球、旱地冰球 9 个体育类社团的学生开展专项、科学的体育教学和训练。

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引入该模式的初衷是引进专业的教育资源,让技工院校的学生也能够接受高质量的社团训练,通过专业教练的指导,学习专业的运动技能,感受运动项目的魅力,提升身体素质,展示体育才华。"据介绍,引入该模式后,社团学生拥有了专业的教练、专业的场地、训练设备以及专业的训练方法,而且精英校队的队员还有了与专业队伍交流比赛的平台和机会。

在该模式的运作下,社团的指导老师深受启发,瑜伽社团指导老师刘婉霞认为,社团俱乐部的引入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接触专业瑜伽的门,也给指导老师敲定社团发展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旱地冰球社团指导老师徐慧则表示,"社团俱乐部模式提供专业指导与训练,有助于学生接受规范训练,乐于参加训练,享受训练过程,能力提升快,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教练一直强调我们要以礼始、以礼终,教导我们要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虽然训练过程中很累,但所学所得将会令我终生受益,""在俱乐部模式下,瑜伽社团变得更加规范,能够学到的东西更多、更专业,我们都非常喜欢。" 这些来自学生的心声中无不体现着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知潜移默化地发生了改变。

竞争是体育的灵魂,赛事是检验能力的舞台,广州工贸学子在各种竞技赛场上的表现不俗。在 2020 年第四届粤港澳跆拳道联赛中,该校跆拳道精英校队的 9 名队员交出了 1 枚金牌、1 枚银牌和 3 枚铜牌的亮眼"成绩单"。此外,在广州市属技工院校第十七届学生运动会中,该校学生也获得了广播体操大赛团体第一名、传统南狮比赛团体第一名、田径比赛男子乙组团体一等奖、田径比赛女子组团体一等奖等好成绩。

体魄强健

保障学生每日一小时户外体育运动

在去年印发实施的《广东省体育强省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到,要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确保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使每名青少年掌握 2 项以上运动技能。

引入专业体育俱乐部是广州工贸更新体育教育理念的一种尝试。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该校不断强化学生体育素质教育,引进民族体育运动,打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项目创新的校园体育节,开展"运动会""阳光运动一小时""线上马拉松"等系列活动。 "阳光运动一小时"活动,要求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户外体育运动,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为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目前,考虑疫情防控,该校学生会分批、零散到运动场进行户外运动,包括跑步、球类运动或者其他运动。

去年 12 月中下旬,广州工贸还组织开展了"师生线上马拉松"比赛,使用"悦跑圈" APP 记录参与活动师生的户外跑步里程。活动吸引了近 1400 名师生参与其中,累计完成跑步里程近 2 万公里。

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广州工贸相关负责人表示,学院将继续探索创新体育教育,继续实施体育类社团俱乐部运营模式,培育学生体育精神,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夯实青年健康发展基础,更好地培养体魄强健的新时代"广东技工"。

文:新快报记者麦婉诗 通讯员方常亮

GMT+8, 2023-12-3 18:27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广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Guangzhou Industry & Trade Technician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Archiver|

友情链接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知网

站点信息

粤ICP备18063504号-2
Design By: JasonChao, 2011


Powered by Discuz! X1.5.1

粤公网安备44011102001066号

联系我们 招生就业处:电话:(020)86084731   36271067   86087530   86087523   联系人:陈老师、何老师、 梁老师

中心校区: 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2636号    邮编: 510425    电话: (020)86082354    传真: (020)86087637
南校区:    广州市荔湾区芳村鹤建里    电话: (020)80501989    (020)80502997    
实训基地: 广州市江高镇江太路长岗段一区八号    电话: (020)86084731  传真: (020)36271067